居民消费调查报告

时间:2024-06-24 14:31:20
居民消费调查报告

居民消费调查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居民消费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居民消费调查报告1

一、调查说明

伴随着经济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疲软,奢侈品市场一度一蹶不振,然而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蒸蒸日上却给奢侈品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20xx年1月,世界奢侈品协会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达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奢侈品是许多品类商品的总称,包括包、香水、化妆品、服饰、车等等,虽然它们统称为奢侈品,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事实上各种品类之间好似又有着各自的不同。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居民的奢侈品消费能力日益凸显,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消费势头依然不减,中国在全世界奢侈品消费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奢侈品消费项目和认知情况

调查表明,中国居民购买奢侈品较多的项目包括:名牌服装、高档化妆品、名牌皮具、名表、珠宝首饰,较多的人认为名表、名车、飞机、游艇、珠宝首饰、名牌皮具应属于奢侈品的范围。对比来看,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最多的是名牌服装和高档化妆品,而中国居民把它们看作是奢侈品的并不在多数,原因可能在于这两类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功用更为普遍,用户很容易实现购买。名牌皮具、名表、珠宝首饰的认知和购买率均靠前,但二者的差值明显,表明消费者对三类产品的认知水平较高,但购买力还略显不足。国人普遍认为名车、飞机和游艇为奢侈品,可能因为其高昂的价格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真正购买的消费者寥寥无几。

不同人群的购买力、人生经历和生活态度不尽相同,从而其消费情况项目也存在差异。经统计,被调查者平均每人购买过的奢侈品数量约为种,其中女性多于男性,25-34岁和35-50岁年龄段消费者高于15-24岁消费者,同时随着学历和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购买的奢侈品数量也在增加。

从具体消费项目来看,女性消费者购买高档化妆品、珠宝首饰、名牌服装和出国旅游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而男性在名酒方面表现出非常强的偏好;25-34岁、35-50岁年龄段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名牌皮具、珠宝首饰、名表和名酒,年轻消费者购买高档端化妆品的明显偏多;收入和学历水平越高,购买各类奢侈品的比例也越高;从不同职业来看,企业/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购买名牌手表的比例更高,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则是名酒和专业户外用品的最重要消费群体。

在问及奢侈品进入中国后的做法时,被调查者的观点较为一致,普遍的看法是既要保持与国际接轨,也要考虑体现中国特色。

三、奢侈品、信用卡消费额度

被调查人群中约87%的比例至少拥有一块手表,拥有的最新手表的平均价位为万元,同时表示过去半年购买过黄金首饰和皮具的比例也均约为87%,他们在两个项目上的平均支出分别为万元和万元。

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在各类产品上的开支均低于平均水平,结合不同用户对各类奢侈品的消费情况,可以发现奢侈品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少数的高端人群。

不同用户在各项目上的消费情况

注:手表为渗透率和最新手表的价格,其它三类产品为过去半年的购买比例和支出。

信用卡的使用日益普遍,此次调查也显示所有被调查者均使用过信用卡,他们平均每月消费金额约为6000元,但大部分用户消费额度并不高,月消费5千元以下的被访者约占2/3。总体来看,35-50岁年龄段的信用卡消费额度最高,消费额度与学历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基本成正相关。各职位中,企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消费额度最高。

信用卡消费金额分布

不同用户信用卡平均消费金额

四、奢侈品消费习惯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花自己的钱购买奢侈品,而15-24岁人群获得奢侈品的主要渠道还包括花父母钱购买,该年龄段人群刚刚或尚未参加工作,他们的经济来源有限,从而购买奢侈品更多地依靠家庭其他成员。

经常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仅占总体人群的%,近3/4的居民仅是偶尔购买或只是买过一两次。从不同人群来看,女性经常购买的频率高于男性,企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经常购买的比例较高,家庭月收入超过元的消费者经常购买的也较多。

中国居民选购奢侈品时,最看重的是品牌和产品品质,35-50岁年龄段和高学历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程度更高。

我们平时选购商品时,价格是我们通常要考虑的因素,而调查表明居民在购买奢侈品时对产品价格的关注程度并不高。在消费者的思维中,奢侈品意味着高价格,高价格的商品才是奢侈品,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的价格敏感性较弱,对价格的重视程度也就较低。

选购奢侈品重视要素

从购买奢侈品的理由来看,中国居民更看重奢侈品所承载的特殊意义——身份体现和有面子,同时追求品质的消费者也占了一定比例。

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居民获取奢侈品信息的最主要途径,获取信息的第二大途径为杂志。

奢侈品信息获取途径

五、生活态度分析

以上研究中知道,中国居民对奢侈品的消费除了受个人经历、经济实力的影响外,还与生活态度有关。经过统计,较多的人对以下两个语句描述较为认为:“在品质和价格相当的时候,我会更倾向于选择品牌更响的产品”“碰到打折的名品会增加我购买奢侈品的欲望”。

分人群来看:

女性居民的消费更为感性,他们碰到打折或在朋友/同事推荐后很容易购物冲动;

15-24岁年龄段居民的消费态度较为多元化,有的会消费比较保守,不购买超过自己消费能力的商品,有的比较狂热,即使攒钱也要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有的则比较在乎品味,符合自己个性的商品和店铺陈设容易激发购买欲望;

本科学历居民也容易受朋友/同事消费经历的影响,而硕士及以上学历居民购买奢侈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品位;

家庭年收入为20xx-5000元的居民消费时更为谨慎,他们从来不购买超过自身购买力的商品;家庭月收入元以上的高收入居民由于其优越的经济实力,对价格的考虑较少,购买商品的决策更为容易,他们也会在意购买奢侈品用来提升身份。

六、总结

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大幅减少,需求富有弹性。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我们不能把对象定位于有钱人,不是只有有钱人才消费奢侈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如果相同的价格,会选名牌产品,但是一旦价格上涨就必须考虑到经济承受能力,而放弃名牌产品选择其他替代品,故弹性大。但是如果是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即使价格上涨,人们也必须购买以维持生活,即价格变化大,需求量变化不 ……此处隐藏14439个字……响。尚无自有住房的居民为购房存钱,已购房的居民由于购房的支出而减少别的消费。

3、物价的不断上涨影响到居民消费的信心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随着物价在高位徘徊,大部分居民的消费越来越谨慎,买东西货比三家,并减少了非生活必需品的购买量。同时近期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和国家鼓励购车的相关政策的陆续退出,也拉低了居民的购车意愿,进一步制约的居民消费的增长。

三、促进居民消费的建议

1、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

居民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居民消费是我国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因此,应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而增加劳动者报酬的比重,有效控制垄断行业收入过高问题,形成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升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并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拉动居民消费。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①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对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②进一步完善全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医疗资源向乡镇及社区医疗机构倾斜,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报销比例,提高最高报销限额。

③政府应加快保障房建设速度,进一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问题。要逐步加大经济适用房的投资规模,严格控制供应对象。实行小户型,小户型低房价是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关键。推行小户型不仅可以防止有人利用权利对经济适用房进行寻租,而且可以节约利用土地,应该大力提倡。

3、全力稳定物价,稳定居民消费信心。

今年3月份,长治市CPI同比涨幅达到5.1%,为近两年来的最高点。稳定物价是今年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物价过快上涨对城镇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影响较大。通胀走高导致居民消费信心回落,居民对于通胀的预期是影响消费信心的重要因素。政府应扩大商品供应,给低收入人群发放物价补贴,打击商品领域投机行为,以及必要时对重要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等措施。

居民消费调查报告9

摘要:农民收入水平低、消费不力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大问题。研究表明:收入与消费倾向负相关,且持久收入弹性小于暂时收入弹性,利率与消费倾向显著正相关,这暗示:由于对未来的支出存在悲观预期,农民更注重将持久性收入列入储蓄计划,而将利息收入、外出务工收入等额外的暂时性收入用于改善生活。农业投入不足是农村消费市场疲软的最根本原因。价格对农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因此,启动内需,关键在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减轻农民负担。

关键词:储蓄动机,消费行为,拉动内需,农村消费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出口受阻、内需不旺使中国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20xx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深入研究农民消费行为及其制约因素,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调查报告研究农民消费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个人建议。

一、农村消费行为的特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1978-1984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属于贫困阶段;1985-1999年,恩格尔系数在50-59%之间,为温饱阶段;20xx-20xx年更降至40-50%之间,步入小康阶段。农村消费结构趋于高级化,主要体现在三大变化:一是食品、衣着等基本消费支出比例下降;二是现金消费比例增加;三是更注重居住质量;四是对文化娱乐、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服务需求增加。

根据消费经济理论,可支配收入、消费环境、消费意识等均可影响农民的消费行为。

1.可支配收入

经过实践调查,我们得知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1)随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渠道拓宽,但是家庭经营收入(包括种植业和畜植业收入)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2)现金收入逐年增加。(3)农民收入水平总体水平仍较低。

2.农民就业渠道

农民获取外延收入的路径主要有:外出务工、乡镇企业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外销,但前景不容乐观。首先,城市本身存在下岗和再就业压力,纷纷出台政策限制农民进城打工。其次,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农产品质量不高、加工程度低,农业区域结构趋同,缺乏特色产业集群。再者,农村信息网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流通不畅,农民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供需状况,产品外销困难。

3.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农业政策对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很大。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层次低、覆盖面小、社会化程度不高等缺陷,以现金为基础的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缺失,财政支农比重不足10%,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补贴或农业税减免虽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公平,但也会造成稀缺资源的配置失衡。农民获得政府转移支付只是部分替代了其他纳税人的需求,并未从根本上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难以实际带动经济增长。

4.教育程度

教育师资、经费缺乏是导致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调查结论与政策建议

调查表明:启动内需,不能单纯依靠利润调节,更重要的是要改善农民消费环境和农业生产结构,拓宽就业渠道,减轻农民负担。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如下:

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国家必须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各地区实际、多层次、多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子有所教、病有所医,对生活开支和生活质量有明确的预期,从而刺激生活需求。

2.拓宽农民收入来源。一是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水利、环保、保险等方面的补贴,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二是通过信贷支持、多渠道融资扶持乡镇企业,尤其是农业加工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链,以拉动就业,拓宽收入渠道。要进一步落实土地规划,“迁村并点”建立集生产一加工基地一消费于一体的市场集群,实现集约化规模经营。三是根据农民消费的选择次序,重点开拓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建材市场。四是发展农村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尤其是食品加工及饲料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农村商品市场长期处于一种非规范化的状态,市场秩序混乱。缺乏完善的送货、安装、售后服务,假冒伪劣产品到处充斥,抑制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国家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降低水、电、交通和通讯等的收费标准;鼓励农民对家电、电话、运输工具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确保农民负担的增长低于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实现生产、生活、信息、技术、资金、物资加工、储运、教育、销售等全方位农业服务经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4.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禀赋。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国家应视为公共产品保证其供给。政府有义务将公办教育的收费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大众化层次上,以降低民众负担。此外应逐步建立健全科技下乡机制,促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缩小城乡差距。

《居民消费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