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1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2页《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理解题意学会用已学习得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倾听
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们已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对乘法的意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加法和乘法的联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引入,就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1-6的乘法口诀,并开展不同的方式进行复习(读一读、填一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也对学生前段时间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问题:有三排桌子,没排有五张,一共有五张。一共有多少张?
通过提出这个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问题进入新课,让学生找一找题中的条件,需要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利用学生手头的水彩笔,来完成实践活动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并与同桌交流解决问题。
(四)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探索发现
利用教材例题来解决:
求几个相同数相加怎么列式计算用什么方法?
求几和几相加用什么方法?
还要通过反复的问答式理清思路。
(五)巩固练习
设计练习:1.5个6的和是多少?5与6的和是多少?
2、汉字“森”有几画?“品”“晶”的笔画来巩固所学内容。
3、桃花花瓣有多少瓣?
4、课本练习64页练习十四第五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2一、说教材。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内容的安排较原有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有很大地改变,主要表现在用乘法口诀求商没有采取分段编排而是集中编排。
同时也没有按照乘法口诀中积的大小来编排,而采取了随机编排,而且例题大大减少,共只有3个例题。这样并不是降低表内除法的口算要求,而是让数学学习内容更切合学生生活实际。集中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策略,可以节约更多的学习时间,学习更多的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和对后续学习更有用的数学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情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订为:
1、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2、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能有条理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根据除法算式,很快的找到相应的除法口诀。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本课的创设意图,我创设了复习引入自主探究提升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思路的灵活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体现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
2、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遵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总结灵活运用的认知发展规律。充分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同一问题,使学生学会优化方法的选择。
五、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口算。
2、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春游吗?在春游的时候,我们都会带好多好吃的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下面我们来看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呀?他们是怎么分的呢?(引导学生说明图意。)
老师板书:有24个苹果:
1、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2、每6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一步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学习、探究算法。
1、学习例题1。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谁能说说:24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是什么意思?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这种分法呢?
列式:244=
求商:这个算式的商是多少?你能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算式的商?
(让 ……此处隐藏27667个字……
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动手操作,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从动手操作活动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情境图中直接寻找用除法解决问题。设计了这样3个层次的教学,对于“倍”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后,相信学生一定会突破这个学习的难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14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页,角的认识。
2.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教材呈现的内容是例1,让学生在实物当中认识角,了解角的基本特征;例2,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画角;结合练习3,感知角的大小。
3.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有关角的生活经验,但是他们对角的认识是笼统的、模糊的,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常见的物体和平面图形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角的科学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掌握角的各部分及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到角有大小,并且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就在生活当中。
5.教学重点
理解角,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6.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7.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纸、扇子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知识的有限性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对被本课的教学内容采用了一下几种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绎法、合作交流法,并在课前创设课堂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将这些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过程中自觉地获取知识,了解角并且学会比较大小。
三、说学法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学会比较大小。
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合作交流的精神,并在交流过程中,把自己想法告诉合作人员,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收情景,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创设一个情景,引出一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图中的平面图形,从而引出课题认识角。并且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共同特征。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对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结合生活,感受角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1.找“角”: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室中的材料找角。同学相互汇报。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就在我们生活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同学相互汇报,如有错误,可以帮助同学指出错误,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2.摸“角”:让学生上来摸一摸教师手中的角,在次直观的感受角的基本特征,并让学生说一说摸角之后的感受。总结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向学生介绍角的部分的名称。边
顶点
边
(教师示范画角)
3.画“角”做“角”: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做一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进一步巩固对角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再通过判断以下图形是不是角、从平面图形中找角,及时帮助了学生对角的概念加以巩固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角的大小。先通过观看老师演示纸扇打开和合拢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角在变化,它是有大小的。再有了直观的认识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感受角的大小,渗透比较的方法,并在小组当中进行交流。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巩固角
1.说一说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2.练习八第三题
3.角在生活的运用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再次帮助学生巩固角的知识。第三题让学生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数学的乐趣。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15今天,我所讲授的内容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分能干什么》。
《一分能干什么》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秒之间的关系以及感受一分以及一秒的长短。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始终以“培养学生探索和实践能力”为主旨,精心设计和安排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学习的广阔天地。
我把本节课分为三大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体验一分钟的长短以及估计一分或几分的长短。
第一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活动,这四个活动依次层层递进,活动一、听音乐初步体验一分钟的长短。活动二、进一步体验一分钟的长度,以及初步感受一分钟能做那些什么事情。活动三、估计一分钟的长短,通过前两个活动学生已经对一分钟有一定的了解,此活动设计让学生对一分钟的体会有所升华。活动四、估计比一分钟更长的时间,学生已经会估计一分钟的长短,此活动是对前三个活动的延伸。
第二个环节:通过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等方式认识秒,并总结出1分=60秒。
第三个环节:练习,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本节课中我注重一下几点。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在本节课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人人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分放手让学生大量开展多种形式有趣的实践活动,开放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首先,通过听一听、做一做等各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体验“1分”的长短,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动脑,通过学生“自创”的各种估测的方法和手段,较为准确地估测“自己喜欢做的事”“歌曲的长短”等所用的时间,使他们在活动中
去经历、去感悟、去体验、去验证、去认知。这样学习气氛活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学生创设了优美的教学情境。
通过课件的演示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气氛,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高了,实现了寓教于乐、趣中求学的教学目的。
3、注重交流合作,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上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采用同伴互助、小组讨论合作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机会。
以上是我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当然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和专家给予指正。
文档为doc格式